Photobucket

全民广场 - 失望而归

充满期待的去看在马华总部举办的《全民广场》,“民意变,越要辩”这个口号取得非常好。很可惜,排场做得不错,内容就“麻麻底”。说是马青主办的交流会,但是进到会场就够力了,情形让我怀疑马青年龄结构。不是说马青办活动前辈就不应该参加,可是青年的数目也太少了吧?从这点就可以看得出马华在吸引新力军方面所面对的窘境。讽刺的是,真的有资格当马青的农农副部长,迟到就不说了,上了台发表几句后,敲锣三下就到外面开记者会了。

最失望的莫过于辩手的素质了,虽然说这是场辩论交流赛,但是严格来说辩手要做的只是抛砖引玉的角色,和台下的观众交流才是主戏。很遗憾,事情发展似乎没有那么理想,结果变成几个辩论员坐冷板凳,主持人狂发表,而正方的年轻辩论员的程度是介于中学生与大专生之间,疲于显示自己的辩论技巧和对党的期望而忘了他们辩论的目的是探讨时事,局势和激发观众的思考。听到正方一开口说“对方辩友”,我就知道完了,这班人来是来拿辩论赛冠军奖座的。最好笑的就是主持人还称赞正方“喧哗取宠”的总结说如果蔡医生在这里他就有机会了,在我看来,三辨说话不只不够稳重,还没有论点,只会带观众游花园,顶多给他做个三流政治人物,但是和政治家和政治理念就渐行渐远。

当然整场交流会下来不是真的那么一无是处的,有些观众的发言还真的比台上的辩手可取。最后轮到点评的时候,还真的有令我值回票价的感觉(入场免费,但是还是花了不少时间)。尤其是第一位律师点评人,说的都是台下观众的心声,他是从论点上激发民众的思考。胡渐彪当场教起辩论来也是令我感到非常有同感,本人在学校也接触辩论活动,听见明星辩手的技巧点评当然感觉就像世外高人指点武功那样。我觉得主办当局应该好好考虑整个交流会的模式,不要搞到不清不楚,最好的方法是先让辩手们辩论完过后才开始由观众质询,辩论中加插自由辩,让整个辩论有火花而不是让双方各讲各的,平行论证。主持人最好就不要太多话,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文采好不一定就要争着说。

政治需要还是弥补宪法不足?

这次的辩题是“大马需不需要华权组织”,正方(需要)为了守住议题的先天不利而做出了与观众不同的定义,完全忽略了整场辩论最重要的元素-交流,试问如果你的定义和其他人完全不同,那么你要叫人家如何和你交流?辩题的背景和政治现实不考虑,就只会抓着辩题字眼,那么和中学生辩论有什么分别?现在大专辩论的水准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程度,想不到在公共的论坛居然看到这样的方式,真的让我大吐血。

其实题目不难辨,只要仔细想想就可以了,需要或者不需要,那么要看是什么模式的需要。是政治需要还是弥补宪法的不足?正方可以提出,组织华权不是利益需要,不是要推翻宪法,而是政治需要,那么就可以从这里发展开去。我国的各个种族到底有什么权利其实在宪法里面已经说得非常清楚,那么为什么还要土权华权?PERKASA的真正目的是不是为了维护土著权力?其实看他们的形式作风不全部是为了争取土著权力,最重要的议程是让马来票回流团结到巫统的旗下,幕后操控的人非常清楚国内马来人分成三股力量对国阵所带来的冲击。

如果从宪法的角度说,正方大可以提出,宪法赋予华人的权力慢慢被政治搞模糊去了,组织华权就是为了提醒大家华人在宪法里的权力,是搞思想活动的华权,但是就没有如PERKASA极端而是遵循宪法,大致从这里展开出去就可以辩论一番。

分散战场辨需求

辩题是“大马需不需要”,虽然正式辩论赛不鼓励这样展开,但是在交流会正方不妨分开“大马”把他变成大马里的华社,大马里的马华,大马里的华团,根据不同的社会去论证哪一方需要华权组织,哪一方不需要华权组织。这样展开的话,就有很多空间慢慢辩下去。可惜的是正方偏偏堵死自己说,华团本来就等于华权,现在是探讨要不要华团,犯下以偏概全,定义错误的致命伤。

值得深思 - “我们在这里做什么?”

第一次听到失利天兵发表自己的政见,发觉他真的有心要改变马华,很遗憾还是那句“no matter how great you are, you alone, cannot change the world",政治里头讲道理无疑是对乞丐说尊严。他最后说的那句(大意)“当大家在探讨团结,去除种族主义的时候,不如看看场内,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场内大多都是马华党员,没有一个他族同胞)。胡渐彪这句话可以有两个诠释。第一个是,马华的人如果谈去除种族主义那么无疑是自杀,很矛盾。第二个是,马华逼切需要转型来符合大马局势的变化成为全民政党。

希望下次再参与这类活动可以看到主办当局有更好的表现,要成为真正的全民广场就不要唱党歌啦,好心。也最好不要变成搏上位和PLP大会,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民众愿意参与,然后马华才有机会接近市民,成为真正的《全民广场》。

1 评论:

ANG

大哥,我明天要去這個《全民廣場》論壇做其中一位主講人了~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