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bucket

言路‧從政治冷感到政治消極

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19960?page=3


新加坡選舉期間觀察到新加坡媒體和推特均有開放網絡直播和即時討論的平台,筆者湊著熱鬧就在推特上看看消息和新加坡選民的討論。讓人驚訝的是在主題為“新加坡選舉”的推特討論空間上有半數是新加坡的年輕人,有者更表示自己還未達到合格選民的年齡,到平台來只不過為了向某黨和某候選人表達支持。

對於最近的新加坡總統選舉,筆者觀察到部份新加坡年輕人也能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投票傾向,完全不會被老一輩的說法和觀念影響。平均教育程度較高和接受西方教育及民主思想的新加坡人,在政治這一環雖然常年處在冷卻狀態,但是隨著全球的政治意識加強尤其是奧巴馬的“改變”潮流,使得新加坡年輕一代對於政治學習得非常迅速。

馬來西亞經過308選舉後,部份青年雖然開始關注國內時事,但是還有一大部份人尚未註冊成為選民。根據選委會的報告,至今仍有多達430萬年齡符合註冊資格的人民還未向選委會註冊成為合格選民,單是柔佛州就有60萬人還未登記成為合格選民。這一部份還未打算行使公民權利的人民大多都是年齡介於21歲到25歲的青年。

調查顯示大多數的青年通常都以工作繁忙和沒興趣作為還未登記的借口,然而,蘋果產品推出時他們卻能大排長龍地趕在第一時間付費購買最新的科技產品。與其說這是政治冷感,還不如說這是自私與冷漠的行為,因為大家都忽略了選票能夠評估政府的表現,而這個投票的簡單動作很可能就會改善一些人的生活,尤其是低收入的家庭或生活在水電等基本條件都缺乏的內陸族群。

最令人感到可惜的是,部份年輕人從政治冷感到認識政治後慢慢走向政治消極的態度。朝野政黨的連番政治惡鬥最終模糊了三權分立的體系,司法與執法的公正性慢慢受到年輕人的質疑。不公義的事件很容易就在年輕人的脆弱心理上發酵,感到無助和恐懼的心理,使他們最終選擇逃避政治議題。

“投票都改變不了甚麼”這類想法很多時候就是出于這種無助的心理。

華裔人口比例下降的同時,華裔青年還選擇以消極的態度逃避政治導致某些華裔政黨出現斷層的情況,最終政黨內部的青年組織由老人領導,導致政黨無法突破新格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砂州選舉敗北的人聯黨。站在國家時代的轉折點,年輕人更加需要拿出勇氣和堅持,為國家貢獻一絲改革的力量,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黃偉傑)

1 评论:

鄭惠心

昨天看见“黄偉傑”这个名字觉得就怪怪的,明明风格就很黄伟杰,读了两遍还是觉得很黄伟杰,怎么杀出一个黄偉傑?难道是这小子想用别人的文章打发我?今早才知道原来是同一个人。。paiseh。。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