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英国留学的朋友看了砂州选举的成绩后显得非常失望,心中虽有回国服务的打算却无法不面对环境的现实,再看了砂州选举后更加是失望到了谷底,囔着说十年八年都不要回国了。很多人和笔者的朋友一样,看到民联在71个席位中只斩获15席显得非常失望,不停地追问民联无法突破国阵2/3议席的原因。我说朋友们不需要感到失望,以议席来看民联虽然无法突破国阵的2/3议席但是整体上国阵的总得票数已由63%激降到55%。为什么获得55%票源的国阵能得到77%(55席)的议席而囊括45%总得票数的民联却只得15席?原因在于国阵常年执政,在州议会不断地行使2/3多数议席的权力,使他们能够自由地以自身政党的利益分化选区所造成的结果,这种选举策略我们称为傑利蠑螈(Gerrymandering)。
在砂劳越,执政党可以通过分划选区的议案,利用集中选票的方式把选区集中起来。这样的话就算城市区有再多的人支持反对党也只不过达到推高多数票的效果,并不会增加议席。这次州选中行动党在大多数议席都以大比数的多数票击败国阵的候选人。以拥有29488名选民的朋岭议席(N10)来看,行动党杨薇讳以7595张多数票击败人联党的沈桂贤看似很振奋人心,但是同时也表示7595张选票资源被分配到这个议席来纯粹推高多数票,也就是说执政党能通过选区分划来“浪费”反对党的选票。而大多数选民人数在一万名以下的议席,国阵都能够轻易胜出,有好一些议席选民人数都介于七千人到八千人比如,峇都达瑙,加迪拨,达佬议席。这三个议席的选民人数加起来都达不到一个朋岭议席的选民人数。
真正的民主应该贯彻“一人一票,票票得值”的原则,但是不均匀的选区分划却扭曲了这个原则。所以民联不是输在支持度的民主根本上而是输在选区的策略上,这个问题只能透过选委会建议议会调整或者随着选区在人数结构上出现变化才有望改变。很多在郊区年轻一代的土著都往城市迁移造成郊区的人数口降,在过十年八年,说不定这些少人数的选区就必须合并,结而让选区的人口结构更加均匀。
除了必须在土著选票和选区人口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寻求突破之外,民联也必须提高砂州选民的政治意识。选委会2010年的报告显示砂州仍有48万名合格选民尚未登记成为合格选民,仅次于雪州的79万名和柔州的60万名。这些年龄超过21岁的合格选民尚未登记可以作为民联的有潜力“市场”,民联可以以现今获得15席的少数议席作为立足点,尽量地登记选民同时把民联的理念带到砂劳越。随着白毛即将下台(观望中)砂州的国阵新主将在下届首次领军,超过30年的执政后出现的首次交替必定引起土堡党内的混乱,而这将会成为民联突破的好机会,问题就在砂州民联是否能在这五年好好地经营同时和其他党达到合作以在下届在所有议席以一对一的方式和砂州国阵交锋。
其实支持和期望两线制的人民不需要在每一次补选或州选没有变天而感到失望,反而应该以远瞻的眼光预测未来的变化,把目光设在未来的两届或三届其意义将会更加的大,因为大家正处在年代转换的时期,政局的变化还在慢慢的显现出来。民主应该遵循少数服从的基本原则,因此选区分划应该根据人口分布而作出适当的分配。虽然执政党能透过选区分划的策略来赢得选举,但是这毕竟是投机取巧的方式而不是从民生服务,以民为本的稳健方式获取支持,随着政局的不稳定,这些策略接下来说不定就会弄巧成拙。
0 评论: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