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邦再也州议员杨巧双在初生女儿报生纸的种族栏目上填写“大马之子”(Anak Malaysia)被登记局以没此选择为由而拒绝登记,最后只好以华裔(CINA)登记。此案看似小事一桩但是极具内涵,马来西亚人可以从此事件考虑国家未来的方向,是走真正的一个马来西亚还是依旧以种族视角看待事情而不以国家和全民利益的观点出发。308大选渐渐冲淡国内的种族主义,人民转向专注国内的贪污滥权问题,基尔和三美等领袖纷纷落马。很可惜,人民的冷静和理智并没有持续很久,政客可以轻易地利用种族性课题分散人民的视线和专注力,升旗山议员依布拉欣阿里和前首相马哈迪能够轻易利用寄居论和马来人至上(Ketuanan Melayu)等言论模糊人民的视线使国阵在弊案连连的同时依然能够继续以分而治的策略保住政权。
所以唯有在身份上认同各族平等才能使马来西亚继续前进达到真正的一个马来西亚精神。唯有抛弃种族主义专注在制度的绩效化才能增强国家的竞争力进而提升国家的经济能力,使大家的生活更加美好。民青团陈嘉亮在《数典忘祖》一文中提出值得大家思考的论述,即华裔把自己称为“马来西亚族”的同时就等于是自我同化,届时华裔应该抛弃自身的语言包括华文教育,华小华中也应该废除,全马来西亚人都应该以国语为依归。不知如此,陈嘉亮先生还要求槟州首长林冠英告诉大家行动党对华文教育的立场。作为民政党明日之星的陈嘉亮先生的言论向来锋利,咄咄逼人这次言论乍听之下非常有逻辑但是却站不住脚。原因在于陈嘉亮先生尝试诠释“马来西亚族”的时候犯了定义上的错误。
对于民政的明日之星来说,马来西亚族不能包容多种文化和语言而只能有单一语言和单一文化,马来西亚族也不能存在多种源流的学校华裔必须抛弃华文教育。这样的思想不仅诱导人民,传输文化不能共存只能冲突的思想,单一种族只能存在着单一教育,语言也冲突,只能有一种语言而这个语言也必定是马来语。那么纳吉提出的一个马来西亚和马哈迪的马来人至上有什么分别?陈嘉亮先生作为民政的明日之星应该改变狭窄的思想,而不是继续灌输奴性思想把民政党引领至另外一个深渊。陈君何以不敢把马来西亚族定义为多元化种族,一种身份享有不同文化教育与语言,华语,马来语,英语,印度语就是 马来西亚族的语言,多源流教育就是马来西亚族的教育。马来西亚各族文化的交融点本来就一直存在,马来同胞过节庆时也爱舞狮派红包放鞭炮,华人也懂得煮马来美食穿巴迪(BATIK)。如果民政党继续以奴性心态和单一种族先行的思想行动和发言那么只会让一个马来西亚沉沦,种族主义和马来人至上的错误思想必定继续散播。
只有身分平等才有公平政策,这是不容置疑的。从公共服务局奖学金分配事件,大学录取制度和土地分配,政府计划分配等事件都可以看得出行政人员有时候并没有依照上头或内阁的决定行事。这时因为少了身分上的平等而导致行政的偏差,人民普遍容易受到政客煽动性言论的影响而反映在行为上。但我们被定位成寄居者时,行政人员就会有意无意的把某族列为二等公民而造成行政偏差,上诉得直就正好证明了系统无误,只不过是行政偏差,而行政偏差正是身分上的不认同而导致的,只要一看见栏目上写着非土著,行政人员就潜意识地把申请纳后或直接不通过处理。种族分类导致行政偏差接而衍生出不公平政策以致马华年年上演大龙凤,现在连教育水准不低的教师和校长都懂得一句“回中国”来贬低非土著学生。
纳吉虽然提出一个大马这等如此美好的概念但是却流于表面行销模式,无法融入政策和把概念实现化。这还不算糟糕,最严重的问题出在当有领袖或报章如马来亚前锋报刻意煽动种族情绪时首相无法秉持一个马来西亚的精神作出反应。登记局如真能让初生婴儿登记成为“马来西亚之子”(Anak Malaysia),长远来看必能压制以及淡化种族主义,我们的下一代必能有更团结的马来西亚。全球化的时代,各国求才若渴,推出选择成为大马之子登记接而推行公平的政策就是最佳的人才召回计划。
马华的博客提出,杨巧双议员此举不过是为了利用婴儿报生纸政治化课题,同时取笑说“明知不可谓而为之”。无可否认杨议员登记大马之子的行动确实有动机而且明知回被拒绝而依然行动。试想想孙中山当年如果不是抱着明知不可谓而为之的心态去推翻清朝,今天中国依然是封建的皇朝掌权。也有人说就算是美国如此民主国家依然没有删除种族栏目,更加没有美国之子的选择。这么说虽然没错但是美国也没有专写煽动性文章依然能够横行的马来亚前锋报,同时马来西亚也没有如美国联邦法里反种族歧视法的法案。杨巧双此举虽然看似无聊和无作用,但是每一小步都能够成就一大步,马来西亚若要摒除种族主义和推行绩效和公平的政策,在官方身份上的平等是非常重要的。政客和政治家的分别就在于政客只想着下一届大选而政治家永远想着下一代。登记成为大马之子作为实现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是能够从思想层面影响着下一代的,大家可别看小这一步了!